Search

我順道去了文化會館,看看這個因為疫情「沒有開幕茶會」、「沒有展覽人」的「杜文喜個展—找回靈光」。
  • Share this:

我順道去了文化會館,看看這個因為疫情「沒有開幕茶會」、「沒有展覽人」的「杜文喜個展—找回靈光」。

負責導覽的Nagalj 見到我,尖叫拉著我去看一塊板子。非常意外,我的名字竟然被寫在上面,我好感動,策展單位如此用心,把大家的努力也成為展覽的一部分。

終於,杜文喜的作品保住了!當地阿禮頭目包基成,以及許多文化人,莫拉克風災後,這十年不斷呼籲搶救杜文喜的文物。

我喜歡杜文喜。他住在最深山的阿禮村,平日除了打零工,創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。即使經濟困頓,他一生沒有想過創作可以賣錢,他把作品當作禮物分享,有人結婚、新居落成,他就會「送禮」。

我喜歡杜文喜。他的創作是如此的自由,天地萬物就是他的畫布。找到的水管、鋁罐、木頭、葫蘆、月曆紙、競選帆布,他都會覺得如獲至寶欣喜若狂。

如此質樸的杜文喜,遇見了伯樂張新丕,讓日本策展人長谷川祐子大為驚嘆,從而邀請他參加伊斯坦堡國際藝術雙年展。

對很多藝術家而言,能到依斯坦堡參加國際雙年展,是無上的光榮,因為這個展蜚聲國際,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頒發正式獎項的少數國際大展之一。

2001年九月,當時60歲,長居深山裡的杜文喜,竟然在「第七屆國際藝術雙年展」獲得視覺藝術大獎,是亞洲唯一的得獎人,而這個至高的榮譽,更是台灣的藝術家歷來所僅見。5年後,2006年杜文喜過世,一顆星悄悄隕落。

在2001年國際大獎之後,甚至2006年告別人世之後,至今,杜文喜在國內一直沒有得到合適的肯定。

我們的想法很簡單,杜文喜的作品隱沒在阿禮故居的荒煙蔓草中,我們希望政府、民間一起來幫幫忙,就這樣。

很高興,去年7月的中央、地方部會協調,終於有個小小結果。

但願我們能夠不辜負上帝遺留在人世間的珍寶,但願我們具備慧眼視英雄的能力,但願每一位創作者都能被看見!

👉2020/7/20包基成臉書記錄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00685269698/posts/3573148059384668/?d=n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【台北】國會辦公室 電話:(02)2358-8258 地址:100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3之1號2101室 【屏東】南區服務處 電話:(08)723-5625 地址:900屏東縣屏東市香揚巷58號
伍麗華Saidai /Resres 校長立委
View all posts